新聞中心
上海專利申請公司為您講解專利授權
作者:上海協美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時間:2020-04-30 08:44:16
上海專利申請公司為您講解不一樣請求人就相同的專利先后別離提出請求的,按下述方法處置。
在先請求沒有授權,而這兩份請求契合頒發專利權的其他條件的,根據《專利法》第九條的規則,專利權應頒發在先請求的人。在先請求授權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向在后請求的請求人發出檢查定見告訴書,指出該在后請求不契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則。請求人期滿未答復的,該在后請求被視為撤回;經請求人陳說定見以后仍不契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則的,將駁回在后請求。
不一樣請求人就相同的發明創造在同一日別離提出請求,并且這兩份請求契合頒發專利權的其他條件的,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則,告訴請求人自行洽談斷定請求人。
請求人期滿未答復的,兩份請求均被視為撤回;洽談不成,或許經請求人陳說定見或進行修改后仍不契合《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則的,對兩份請求均予以駁回。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走出國門去世界舞臺上展現一番。對于企業來說商標與品牌密不可分,想要走到世界舞臺必須要讓世界的人們人知道這個企業的品牌。那么注冊商標是必不可少的,這其中就包括馬德里商標注冊。
馬德里國際注冊商標,即根據《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以下簡稱馬德里協定)或《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以下簡稱馬德里議定書)的規定,在馬德里聯盟成員國間所進行的商標注冊。我們通常所說的商標國際注冊,指的就是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的條件①申請國際注冊的商標必須已經在我國啟動一定的商標注冊申請程序。
②國際注冊申請應與國家基礎注冊或基礎申請內容一致。國際注冊申請人的名義應與國內申請人或注冊人的名義完全一致;申請人地址應與國內申請人或注冊人的地址完全一致;商標應與國內注冊的商標完全相同,包括顏色完全一致;所報的商品和服務應與國內注冊的商品和服務相同或者不超過國內申請或注冊的商品和服務范圍。申請人資格申請人必須具有一定的主體資格。
申請人應在我國有真實有效的工商營業所;如果沒有,應在我國境內有住所;如果沒有住所,申請人應有我國國籍。臺灣省的法人或自然人均可通過商標局提出國際注冊申請,而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人或自然人目前還不能通過商標局提出國際注冊申請。
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我國是專利申請大國,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專利申請量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同時也是一個法制國家,在專利方面有很多法律條令,對于專利的申請,個人和企業都可以作為專利申請的主體。
個人是完全可以申請發明專利的,普通的個人在中國申請專利,可以自行申請(網上電子申請或者到相關辦事機構申請),另外還可以委托專利代理機構辦理。但如果是特殊的個人,則必須委托專利代理機構辦理,這里的特殊個人包括:
1.在中國無經常居所或營業所的外國人;
2.在國外長期居住或工作的中國人;
3.港、澳、臺地區同胞。中國個人在國內完成的發明創造向外國申請專利的,應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申請專利,也要委托專利代理機構辦理,不能自行申請。
我國的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所以在申請前一定要明確申請專利的類型,因為不同的類型申請條件、成本和所需資料有所差別,版權所保護的內容,專利權授予后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不同,在我國,發明專利的保護期限為20年,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都是10年,申請人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對應的專利申請。
發明專利的申請流程為:專利申請-受理-初審-公布-實質審查請求-實質審查-授權2、 申請發明專利需要提交的文件;請求書:包括發明專利的名稱、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的姓名和名稱、地址等;說明書:包括發明專利的名稱、所屬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明內容、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權利要求書:說明發明的技術特征,清楚、簡要地表述請求保護的內容;說明書附圖:發明專利常有附圖,如果僅用文字就足以清楚、完整地描述技術方案的,可以沒有附圖。
個人如何申請實用發明專利?申請人在申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1.要詳細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熟悉各項申請流程。
2.了解所屬技術領域的現有水平,對國內外專利檢索,對自身的發明創造作可行性分析。
3.做好保密工作。
另外,申請專利的費用可以減緩,允許減緩的專利費包括:申請費、發明專利申請維持費、發明專利實質審查費、復審費、授權后三年的專利年費五項。
上一篇:我們為什么要申請上海商標注冊?
最新文章
- 深入剖析嘉定區企業商標類型[ 2024-12-14 ]
- 嘉定區企業商標類型概覽[ 2024-12-14 ]
- 探討浦東新區個人商標變更需關注的細節[ 2024-12-14 ]
- 浦東新區個人商標變更不能忽視的問題[ 2024-12-14 ]
- 閔行區集體專利辦理的目的及影響[ 2024-12-14 ]
- 閔行區集體專利辦理的目的與意義[ 2024-12-14 ]